1. 首页
  2. 列表
抗疫前线|来自方舱医院一位护士的援鄂日记——郑大一附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郭玉凰
2020-05-18 10:04:11 中华护理学会

来自方舱医院一位护士的援鄂日记

——郑大一附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郭玉凰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短短三小时内组建了一支46人的援鄂紧急医疗救援队,而我成为其中一员。我不仅是一名医护人员,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战士!



春节团圆的时刻,我们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父母坚定的说,国家和人民需要是大事。去吧,你能行!


2月5日,第一次来到了方舱医院,我惊呆了,硕大一个国际博览中心居然在三天之内瞬间建成一个战地医院。当我们在交接仪式上宣誓时,我就坚定信心,必将倾尽全力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立即投入方舱医院的工作中,赵院长和李星主任给我们进行战前动员,鼓舞了大家迎难而上的士气,不断叮嘱大家做好防护。当晚开始了紧张接诊病人的工作,我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接诊了209名患者和护理了308名患者,我们的护士为了节约防护物资,一晚上不吃不喝,按时巡视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面对要接诊和护理的500多名患者,我们必须要做到接诊心中有数,问诊详细清楚。我和邓梦乐发扬党员带头作用,主动要求承担起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接诊工作,这是与患者接触最紧密,也是最危险的岗位,我们要与确诊患者距离不到半米,面对面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查看患者生命体征,不能有半点疏漏,在凌晨2:00交接班之际圆满完成任务。


我们的护理队伍中最小24岁,他们一个个瘦弱的身躯包在厚厚的防护服包裹下,显得格外笨重,连转身低头都显得格外困难。防护服密不透风,汗水早已打湿后背,汗水也顺着额头留下来,由于大量奔跑,护目镜里形成了层层哈气和小小的水洼,连眨眼都要小心翼翼。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都在拼命坚持。


工作结束后,严格按照防护流程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后,我们的手早已泡的发白,由于严密包裹,额头耳后也形成了深深的压痕。但是面对这些难以忍受的皮肉之苦,我们的护士们依然期待着能够尽快再一次进入方舱,用信心和毅力迎接每次的挑战。每次入舱前,李星副主任总是叮嘱大家做好防护,周纪妹总护士长定期组织总结工作,针对遇到问题展开讨论,热情的工作氛围像一首赞歌唱响整个集体。



披荆斩棘过

必除新冠归



我们虽都不是武汉人,但来到这里以后便都是亲人,当患者紧紧握住我的双手,问我:我还能走着出去吗?我笑着安慰她说,阿姨,您放心,国家让我们来就是为了帮助大家的,有我们在您一定能尽快康复的。阿姨的眼中满是泪花,不断的说着感谢,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我坚信我们的民族就是无坚不摧的,疫情终将过去,春天总会来临。回驻地的夜晚,我抬头看了看挂在天上的月亮,又圆又大,好像妈妈等我的灯光,它鼓励我说,加油!你可以的!


供稿:郑大一附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