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全国急诊护理学科的平衡发展,推进学术工作深入开展,践行习总书记“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理念,2018年金秋,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急诊急救护理专家深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黎平县进行送教下乡活动。活动旨在关注基层边远地区百姓的急诊护理需求,带动急诊护理人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急诊急救护理服务。活动主题为:送教与交流,促进基层医院急诊急救专业服务与管理能力提升。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
专家到达黎平医院
参加此次送教活动的五名专家分别是: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李映兰,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急诊科护士长刘颖青,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黄素芳,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护理部副主任王爽,以及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文琴。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卫计局副局长杨洲、县医院院长杨光科、副院长何秀英、护理部主任孟庆涛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感谢专家们给基层医院带来的专业急救知识与管理理念。黎平县医院副院长激动地说:“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是第一个走进黔东南的护理专家团队,此活动惠及革命老区的县乡医护人员、惠及当地少数民族百姓,具有极高的历史性意义!”刘颖青副主委代表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说明了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专家走访科室与护士交流并现场工作指导
专家们首先走访了黎平县医院门急诊,与一线护士面对面交流,了解当地医院门急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当地居民少数民族聚集,以侗族苗族为主。风俗习惯的不同、语言的不通、受教育程度有限,依从性及配合度不高等现实情况给急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救治并不困难的急诊病种,如高血压急症、糖尿病酮症、慢阻肺合并呼衰、脑血管病、中毒、蛇咬伤等急危重症,却因当地专业条件、急救设施及护士专业水平等因素的而受到限制,护士深感压力巨大。另外,由于专业护理人员及培训经费不足等原因,护士们很难有走出大山接受更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的培训的机会。针对这些困难与问题,五位专家集思广益,制定并实施了有针对性帮扶策略。
一、在帮扶现场建立微信群,构建长期互动的平台。专家可随时解答专业问题,并可定期发布专业信息、疑难病例讨论、线上视频会诊等,通过信息化平台帮助县乡医院卫生院建立强化理论和业务能力培训的长效机制,手拉手促提高。
二、进行现场工作指导。五位专家深入门急诊、抢救室、ICU,对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技术的实施、专科护理等进行了评估和现场指导。专家们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行业标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建议抢救药品物品同质化和标识化管理、急门诊病人分诊管理,建立分诊标准及合理分流流程。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
专家送教下乡专题讲座
三、开办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改善服务-做有温度的护士、急性中毒急救的临床思维、急诊现场评价促进急诊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及创造患者安全环境的要素-沟通等等。
四、与当地医院及急诊护理管理者进行面对面座谈。座谈会上,专家们在肯定县政府及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急诊急救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也期望未来能进一步致力于急诊急救技术的城乡协调同步发展,在工作部署中把培训急诊和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培养专业师资骨干、加强临床急危重症重点专科建设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送教下乡座谈会
此次活动历时四天,贵州省共有1州5县(黔东南州、黎平县、天柱县、麻江县、锦屏县、桥江县)272名护士参与。当地卫计局领导及洲县同行认为此次专家团队来到黎平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对当地帮助很大,在解决县乡级医疗机构目前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的困惑、实现规范救治医疗行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以及有效规避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专家的专业精神、先进理念和温暖帮助也得到了当地医务人员的敬佩和感激。
此次活动进一步搭建了护理专业交流的信息平台,为未来学会专业委员会与各层级医院之间的互联互动、相互带动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护理专业技术的城乡协调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专家与州医院领导、县卫计局领导、县医院院长、
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