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列表
健康中国 健康儿童----记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2020-05-18 10:23:58 中华护理学会

    素洁玉白护孩童,碧翠万里是青城。2018年9月2日,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在“青色之城”——呼和浩特隆重举办。本次会议主题是“健康中国 健康儿童”,为期两天,包括发言、壁报、大会交流等在内共组稿1852件,评选出7篇优秀论文。来自全国各地区的近千名儿科护理人齐聚一堂,交流护理研究成果,展望儿科兴盛未来。到场主要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王占国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曹铁军处长及宝洁副处长、内蒙古自治区护理学会孙丽燕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护理学会包彩玲副理事长、朱晓娟副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陈建军主任委员。


    大会于上午八点准时开幕,开幕式首先由中华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陈建军主任委员向大会致辞。陈主任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的儿科护理代表将在此学术交流平台上互通有无,协同共进,为儿科护理学术发展做出贡献。



    孙丽燕理事长代表内蒙古护理人欢迎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的护理同仁的到来,并表示此次学术会议意义重大,通过学术的平台将儿科护理各项前沿进展传播到祖国四面八方,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开幕式由王占国副主任作最后致辞,他代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表示应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在各级领导和中华护理学会的带领下,新时代“健康中国 健康儿童”的目标必将完成,儿科护理的发展将愈加豪美!



    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正式开始,首先郭燕红副局长带来以《新形势下护理的改变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郭燕红副局长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儿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与发展,儿科护理人员的数量、素质水平和技术能力已有长足的进步,在满足儿童健康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儿科医疗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间的共同进步,同时要协调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共进。此外,儿科护士配比紧缺,队伍建设应在增加人员数量的同时,注重儿科通科护士以及专科护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发展空间扩展。郭燕红副局长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为护理人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新领域,提出“两加强”、“两改革和改善”以及“两拓展”,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吴欣娟理事长的大会发言题目为《新时代护理学术发展与思考》。吴欣娟理事长强调,推动学术进步是中华护理学会重要职责,护理人需要有传承、有创新、有活力、有担当。2015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良好的健康与福祉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3(SDG3)中的核心位置,为此国家已开始推进全民健康覆盖(UHC)工作。面对时代进程和健康需求的挑战与机遇,中华护理学会提出“使命 愿景 价值观”的文化建设目标,加强护理规范、指南、共识的制订,增设专业委员会并进行人才专家库的扩充。愿全体护理人同舟共济,携手前行,在健康中国建设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陈建军主任委员首先为大家剖析了《2018-2022年五年儿科护理发展规划》,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历程提出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阶段人群福祉的全球目标,《十三五卫生发展规划》将加大对儿科医学事业的投入。陈建军主任委员指出我国儿童疾病谱的变化给临床工作带来的压力,提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学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的工作目标,以此推动我国儿科护理学科事业的发展。之后陈建军主任委员围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的益处和意义进行了讲解。



    之后,共有11位护理专家及学者上台做学术报告,涉及领域包括儿童健康管理、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儿童慢病全程照护模式、循证护理、护理与信息科技跨学科发展、如何培养儿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亚太儿科护理会议精神的解读等。发言后,现场进行提问和讨论,话题丰富气氛热烈。



    9月3日上午,大会分为新生儿、护理管理、专科护理和青年论坛4个专题会场进行,共有84位护理同仁在各自专场论坛中上台分享研究成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范玲主任负责新生儿专场论坛,从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血管通路的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随访中心的建立与管理、重症监护室临终关怀护理、伦理与法律等9个方面对新生儿专业发展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学组未来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共同促进新生儿护理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顾莺主任负责护理管理专场论坛,详细介绍了儿童医疗游戏辅导护理专业化队伍培养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阶段而准备的住院游戏包,以及临床实践过程。医疗游戏辅导是应用治疗性游戏、感觉表达等方法,提高患儿对压力性环境的调适能力,降低其焦虑水平,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和发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张大华老师在专科护理专场论坛,以“儿科专科护士现状与展望”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从国内外专科护士及临床护理专家培训现状到使用和管理,从国内外儿科专科护士培训需求和开展领域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根据国外及香港地区专科护士工作领域提出了今后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方向,在场听者受益匪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玉侠主任负责青年专场论坛,以《弥合证据与实践的鸿沟》为题,为在场听者讲授了循证护理。通过概念和举例,细致讲解循证护理过程中临床问题、证据应用、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JBI证据与分级系统、证据应用模式等,并通过对儿童中心静脉置管的移除的循证实践进行生动的阐述。



    9月3日下午,所有与会儿科护理人再次聚集,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包括儿科临床技术的循证应用、新生儿及早产儿生长发育支持、系统健康教育、小儿外科手术的精细化护理管理等临床相关研究,还有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新生儿护理门诊构建、工作绩效对PICU护士工作积极性影响、儿童PICC质控体系构建等人员培训与科室发展的研究,主题丰富多样,内容精彩,在座听者收获满满。



    经历了两天高强度快节奏的学术交流,本届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闭幕式由张大华、孙静秘书主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陆红主任致闭幕词,儿科护理的今天离不开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也将继续齐心协力,传承创新,携手共创儿科护理事业的灿烂明天。对会议作出突出贡献的辽宁、河南、江苏等六个省市委员给予表彰,此外还颁发优秀论文获奖、科普征文奖和特殊贡献奖。感谢内蒙古护理学会、内蒙古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王晓云主任团队等的大力支持。


    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我们期待来年再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