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列表
让走过场的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培训成为历史 ——记中华护理学会“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规范化研讨班2018-A14(护)”
2020-05-18 10:25:42 中华护理学会

    2018年8月11日,上海的盛夏充满了激情,摩羯台风的来临也阻挡不住内镜护理人学习的热情。经过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前期的积极准备与策划,中华护理学会«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规范化研讨班2018-A14(护)»在上海OLYMPUS培训基地拉开了序幕。本次研讨班由中华护理学会第27届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萍主持,采取免培训费方式进行,共择优录取了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8名学员。

    中华护理学会第27届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李葆华主任委员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对内镜护理学组近几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提出了内镜护理专业定位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守住现有阵地,拓宽内镜护理的领域。她指出专委会将带领内镜护理人加快步伐使内镜护理早日迈向专科化的道路。接着,李葆华主委为培训班开启了第一堂精彩的讲座《专科建设与护理学科发展》。讲座以举例及现场提问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提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护士的角色及护理专业发展,将护理人定位为“知识分子”,用不可替代的专业知识保障患者安全,拓宽了现场听课的每一位护理人对从事护理专业的认识度,使学员们深受鼓舞。

    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甘和平老师就《软式内镜消毒安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主题讲座。总结了卫监所历年来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抽检的结果,通过分析指出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一系列原因,提出了使用多种消毒液、环氧乙烷灭菌、建立标杆医院等一系列建设性的相关举措,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Olympus华东服务部部长赵伟就《软式内镜基本构造与使用注意点》进行了主题讲座。用工程师专业的视角,图文详解了内镜的构造,以及内镜使用及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中华护理学会第27届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王萍副主任委员给大家带来了《有关软式内镜使用点-预处理重要性及测漏注意点细节》的讲座。如何提高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是新规范实施以来王萍副主任委员一直关注的问题,她不仅详细介绍了软式内镜预处理及测漏的目的、重要性及操作中的细节注意点,而且通过2个视频使学员对软式内镜的预处理及侧漏有了更详实的理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宋燕老师的讲座《软式内镜如何清洗消毒灭菌》,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结合新规范及厂家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再处理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开拓了学员思路。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蔡贤黎老师在《有关内镜储存》的授课中,通过内镜新规范对内镜存储的要求,引申至多个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使学员们将内镜存储知识掌握得更透彻。

    《测漏》和《床侧预处理》作为本次研讨班中的两个示范及手把手教学操作,由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樊莉铭和朱胜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张艳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镜科的王淑萍教授。学员们通过老师们的手把手示范教学,掌握了规范化的《测漏》和《床侧预处理》操作。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常委兼秘书高晓东医生的讲座《院感角度分析软式内镜再处理风险》,站在感控的角度,通过内镜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剖析清洗消毒流程的风险,从而如何更好地加强过程监控、漏洞管理及减少隐患。

    清洁质量是软式内镜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前提。浙江省杭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倪晓平教授的《软式内镜复用的新挑战与新策略》,利用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数据,分析了软式内镜尤其是十二指肠镜复用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针对内镜复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策略,对今后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给出了新思路。

    “内镜高水平消毒是否有风险?”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华医院感染学和中国感控杂志编委黄靖雄除了给学员们带来了国外先进的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理念,还给大家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内镜要做到零风险非常困难,但是,这是我们的目标。高水平消毒加灭菌,加强清洗及清洗效果的监测,及时清洗和干燥,希望大家能够做得更好”。

    第二天的下午,会场的激情再次被点燃,课后理论和操作考核即刻开始。此次研讨班首次采用题库方式,手机扫码抽题进行理论考核。视频全程录制进行操作考核,使学员对本次培训的各项知识点的掌握落到实处。

    整整两天的培训,既有紧跟国际前沿的理论,又有贴近临床的实践,同时考核反馈。炎炎夏日,学员们皆倍感收获,不虚此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