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毕业典礼在北京顺利举行。中华护理学会领导,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京内18家教学基地、京外23家临床教学建设基地的负责人、带教老师以及421名学员均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参加毕业典礼。
大会由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申艳玲老师主持。会议在视频“精彩集锦回眸”中拉开序幕,张张精彩图片呈现了学员与老师美丽的瞬间,记录了他们在基地认真学习、精准操作以及热烈探讨的难忘画面。
首先,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孙红主任委员线上致辞。她对421学员圆满完成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表示祝贺;向学会各级领导对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支持和精准方向的把控,能够顺应形势而做出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探索表示感谢!对各教学基地和教学建设基地的负责人、带教老师、护士长对本次培训给予的支持和辛勤的付出表示敬意。孙红主任强调,本期学员们在这特殊的一年中,克服了困难,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并获得较好成绩。希望学员们将此次培训学到的知识、临床教学基地的先进经验融入到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并把收获分享给周围的同事和伙伴。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不断实践和积累,为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护理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吴欣娟理事长、丁炎明副理事长分别以线上形式讲话,在2020年特殊一年里对重症专科护士顺利完成培训工作表示祝贺。吴欣娟理事长表示从新冠肺炎的防控关键时期,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在顺应形式变换教学模式,汇集专家录课,采用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的举措,圆满完成了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的工作。在此殷切希望学员能够通过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的目的,并在今后重症的护理过程中,引领专业不断发展。丁炎明副理事长在毕业典礼上对421位学员能够获取毕业证书表示祝贺,同时激励全国各基地带教老师、全体学员在不断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总结与梳理,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在患者的危重时刻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优秀个案汇报的过程中,经过专委会初评、线上汇报评选、最终评委打分,推荐了3位优秀案例在闭幕式中进行展示,他们分别是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谭丽(京外实习,采用线上展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赵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吕露露。他们分别以罗伊模式的管理,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了新技术、新方法护理策略的讲解,同时通过个案汇报展示出护理研究中的创新与发展,为所有学员拓展了护理的思路。
随后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张倩倩代表421名专科护士进行了发言,她通过认真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自身体会抒发了自己的感言。她表示证书的获取代表着杨帆即将起航,她将不懈努力,早日达到期望的终点。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连素娜老师,代表所有基地的带教老师发言,将自己带教期间的方式方法、心得体会进行了展示,剖析了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难点,并提出了学生评价老师的新思路,促进临床带教工作持续发展。
接下来进入颁奖环节,由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张雪静老师宣读了本次获奖名单:理论考核成绩第一名:季雪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优秀个案获奖第一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谭丽(推荐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倩倩(推荐基地:北京协和医院)。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张霞主任和重症护理专委会吴晓英副主任委员、刘芳和张雪静秘书为他们进行了颁奖,同时为全国临床教学基地的学员颁发了专科护士培训证书。
最后,刘芳秘书进行了大会总结发言。她通过对全国重症护理者第一次大规模经历疫情爆发接受国家的考验、第一次进行长时间的线上专科理论培训、第一次增设京外教学建设基地等等这些艰辛的付出,彰显了重症护理人的高水平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顺应变化的创新精神。同时对培训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最后对学员们寄语希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员需要以此为起点不断完善、提升自我,为我们的重症护理事业能够继续蓬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希望全体学员们,不久的将来能够在重症的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在重症护理的学术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在重症护理的舞台上早日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毕业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