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列表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解读 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 杨丽娟
2021-03-14 18:07:43 中华护理学会

机械通气患者极易发生口腔卫生状况改变,从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本标准的颁布旨在为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提供最佳实践指导,现就标准进行解读。

起草的背景及编制过

国外大规模研究显示,ICU中VAP发病率为2.5%~40.0%,病死率为13.0%~25.2%。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口腔自净能力下降、黏膜防御能力削弱、口咽部定植菌移位,是VAP的高危人群。大量证据显示,口腔护理可减少牙菌斑和黏膜炎症、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状态,国内外许多指南都将口腔护理作为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集束化策略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尚无统一的标准,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循证性临床实践操作和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委会为项目负责,有全国18个医疗机构参与起草工作。


在标准起草阶段,以问卷形式对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机械通气口腔护理进行了调查。在制定过程中,查阅大量国内外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及口腔护理的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征求了护理学、重症医学、医院感染、方法学等30余名专家的意见,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最终制定出台了具有科学性、较强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标准。项目编号T/CNAS 03-2020。

主要内容及意义

标准的主要内容涉及了基本要求、评估及操作要点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

1.基本要求共6条。标准引用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等规范性文件, 规定了操作应遵循的隔离、自我防护措施及手卫生规范。口腔护理的频次应遵循《WS/T 50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的规定6~8h 进行1次。标准还强调了应双人操作、监测及维持气囊压力、抬高床头等措施,避免气管插管移位,防止误吸窒息,保证患者安全。

2. 评估内容共4条,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标准规定了操作中应评估患者病情、机械通气运行状况、人工气道通畅等内容,并通过评估口腔状况、口腔周围皮肤评价口腔护理的效果。

3.操作要点共11条。标准规定了口腔护理的方式、方法、用具选择、操作手法及流程,并在附录性资料中配有相应的图表;由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不同于一般的口腔护理操作,标准中还强调了应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气道通畅及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具体规定了专人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移动的位置、吸引时机等措施及相关监测项目;标准还明确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管插管脱出、气管插管受损、误吸窒息等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具体处理措施。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团体标准是基于证据的最佳实践指导。标准的颁布规范了临床护理行为,最大程度保证了口腔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VAP、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医疗成本。也建议大家不仅要掌握标准,更重要的是落实标准,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以达成最佳口腔护理方案,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护理服务。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