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隆重开幕。大会以“赋能 创新 发展”为主题,由中华护理学会主办、海南省护理学会协办,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全国直播方式。现场专家荟萃、济济一堂。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7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质量监测与控制研究室张振伟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人力研究室张光鹏主任、海南省卫生健康委陈少仕副主任、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调研员张瑞莲、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么莉主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张素秋主任、海南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符林秋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管理委员会郑一宁主任委员等领导出席了高层论坛。
开 幕 式
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理事长因重任在肩,特别视频大会致辞。她代表中华护理学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指出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护理学科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带来新格局、新机遇,赋予护理管理者新任务和使命。护理管理者要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不断学习,创新思维,带领广大护理同仁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全周期护理服务。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陈少仕副主任代表海南卫健委、海南省护理学会对全国各地护理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海南省护理事业快速发展,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疫情防控、养老护理,慢病管理等做出成绩。期待本次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给海南省带来护理新知识、新模式、新发展的探索,把新思想、新技术留在海南。
郑一宁主任委员代表代表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致辞,欢迎全国各地护理代表参加会议,感谢海南省卫健委及护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介绍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及安排,相信本次会议会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启迪与收获。预祝参会代表在这新的时代,不负韶华,共同迎接护理发展美好的明天。
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委员会张玲娟副主任委员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题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质量监测与控制研究室张振伟主任首先对《2020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他指出最新评审标准最突出的变化是:一、由主观定性为主,向客观定量为主转变,增强客观性。引导医院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减少突击迎检的冲动;二、尽量最大努力减少评审人主观意见,增加了评审的客观性。张主任还强调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需要顶层设计,应当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促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护理人要积极主动参与本院单病种质量与控制的全过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人才研究室张光鹏主任分享了卫生事业单位职称、岗位、薪酬制度,特别围绕《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详细讲解了护理职称如何聚焦完善评价标准,提出要注重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考核、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四唯,即“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实践导向、科学评价;坚持以用为本、服务发展。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么莉主任从团体标准相关概念、研制团体标准的关键要素、研制过程应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护理团体标准制定过程。指出研制团体标准的关键要素:科学+经验+技术=标准,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经验的综合成果;标准是一种技术类文件,它具有技术含量;标准又是人类经验的科学归纳、整理并规范化的结果。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副会长围绕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民法典》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结合具体、丰富、生动的案例讲解了护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她强调医院应严格履行对患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告知是医务人员法定义务,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依法做好护理工作,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音。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主任运用大量有趣、易懂的科学研究数据阐述科学营养与运动的重要性,倡导医学营养与护理管理真正有机结合,强化政府监管,强调以医院为核心,把触角从单纯治疗疾病拓展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与社区紧密结合,加强社区分级诊疗,同时运用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号召全社会的参与,共促全民健康发展。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张素秋主任通过对《2020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解读,结合三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技术创新和护理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让我们看到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的优质,看到作为中医人的自信,找到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张主任提出我们应坚守初心、使命、担当和成长,希望大家都有机会学习中医、享受中医药,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中华护理杂志社姜小鹰社长通过视频与大家见面,她用大数据呈现了护理管理领域的研究现况及发文趋势,进一步挖掘护理管理研究热点,帮助护理管理者了解护理学者们关注的方向和护理管理研究成果,为护理工作者科研选题提供数据支持。她还建议加强护理管理跨团队、跨学科、跨地区合作,提高护理管理科研质量和效率。
国际护士会首席执行官霍华德•卡顿先生分享了国际护士会ICN在提升和发展护理领导力方面的工作。首先他回顾了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时护理工作面临的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在疫情期间,需要重塑卫生系统,护士不仅仅是照顾者,他们必须是未来医疗系统的设计者和构建者。2021-2025年国际护理战略计划即将发布,重构卫生健康系统,团结就是力量。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午间时分,来自北京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处蔡虻主任以“护理管理者在降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的角色”为主题的授课。从预防感染中的作用、数据的思考及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角色等方面进行授课,提示护理管理者在预防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分会场一:质量与安全
护理质量与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专家们就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实践、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医院感染防控视角下的患者安全、针刺伤防护实践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新思考、数据驱动的儿科静疗专科护理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享。本会场还特别设立了论文交流环节,本论坛收到全国的众多投稿,经过层层筛选,评比出10篇优秀论文,由论文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交流汇报。与会人员均表示此次大会受益匪浅,对护理质量与安全有了全新的了解。
分会场二:标准解读
来自全国6位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专家,分别从安宁疗护的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和老年照护需求的实践、专科护士结合互联网+创新服务、护士到家服务实践等探讨如何创新护理管理服务模式,转变服务理念,提升专科护理能力。同时,分会场评选出8篇优秀论文进行现场交流,交流作者来自全国各大医院,涵盖面广;交流论文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充分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在老年护理、安宁疗护、智慧护理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由黄叶莉、张玲娟、张红梅、盛芝仁组成的专家团采取面对面对话的形式,为现场护理人员答疑解惑。
分会场吸引了来自全国400余名护理同仁共享学术盛宴,会场气氛热烈几乎座无虚席,可谓盛况空前。会议代表们参与意识强,论文交流者思维清晰,表达流畅,幻灯精美,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本次会议为护理管理者如何提升专科护理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分会场三:互联网+养老与安宁疗护
分会场特别邀请到了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素主任、同济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施雁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陆宇晗主任、江苏省护理质控中心顾则娟主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覃惠英主任、山东省立医院护理部杨丽娟主任等8位护理专家就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随后的专家答疑环节,为现场的人员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答疑解惑的机会,大家积极提问,专家们的权威解答为大家理清了标准应用的工作思路和实施要点。最后,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马靓主任分享了医院疫情防控实践经验。来自全国8家医院的护理人员就标准的临床应用实践经验进行了论文交流。会议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专家互动热烈,大家获益匪浅。
分会场四:护理人力资源与管理分会场
分会场特别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护士长张红梅、河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赵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蒋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五官科总护士长鲁才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志云作主题报告。各位专家就医院高质量发展趋势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护理管理者科研思维的建立、学科建设方向、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培训模式实践等内容,展开了详实深入、有趣的讲解,现场反响热烈,座无虚席,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除主题报告外,分会场还设立论文分享环节,来自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的10位投稿者分别进行了口头汇报,展示了各地区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科研道路上的探索与钻研,成为护理管理创新发展源源不绝的新生动力。
5月15日下午,大会在各位代表的依依不舍的留恋中完满结束。由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周染员委员主持并做大会闭幕总结,代表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各自工作岗位。我们2022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