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8月9日,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行标引领,透析所见”系列学术活动第一阶段完成,会议邀请了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刘文虎教授、北京医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文歌教授、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向晶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虻教授等7位跨医疗、感控、护理三大领域的重磅专家,围绕安全注射、标准透析操作及关键环节质控管理三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授课。为方便专业护理人员学习观看,覆盖更多一线临床护理人员,此次会议采取线上授课模式,持续14天,约有4000名血透净化领域专业人员参与培训,超出预期的目标。
结合血液透析这个特殊行业的安全注射,北京友谊医院的刘文虎教授强调,标准预防,特别是体外循环涉及的安全注射,是杜绝丙肝传染的关键措施。
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的向晶教授则表示,血液净化护理的有创操作是血源暴露的源头,以病人为中心,科学优化流程、规范操作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措施。
北京医院的蔡虻教授指出,感控人员应帮助操作者一起识别并掌握环境物表消毒、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等7大风险环节,弥补知识壁垒,确保每次注射安全。
关于标准透析操作,中日友好医院的李文歌教授说道,在全球透析患者数保持指数增长趋势的大环境下,需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基于循证前提下建立标准,系统地利用循证医学,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解放军总医院的马志芳教授则提出,《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更新了护理操作流程,强调密闭式安全理念,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助力实现规范化。
关于关键环节质控管理,北京协和医院的夏京华教授指出,手卫生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应从制度、培训与教育、绩效评估、手卫生题型、手卫生氛围等维度关注关键环节点,帮助医护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曹立云教授则认为,从药品管理的角度,药品的存储、标识、效期及说明书管理是核心要点,避免药品的污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是实现安全注射的重要环节。
此次课程首次实现跨学科联动,从医疗、感控、护理三个不同的维度解析安全注射、标准透析操作及关键环节质控管理三大主题。在接下来的“行标引领,透析所见”的系列活动中,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的带领下,做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的宣贯工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多样化培训,提升透析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